以現況來說,我們並不會需要在外面尋找案子,都會是需求直接找上門,會接的案子也都不會是一般的 case,因為好想工作室並不是一個資訊外包公司,我們鮮少複用既有的程式嗎,不是以一個產品做多賣的方式,幾乎每一件都是從頭客製化。
工作室有共用的對外屋頂,我們成立了「好想股份有限公司」,若有需要合約、帳務、統編等商業需求,那麼進駐者就能使用這個模式對外洽談,使用公司對外會需要收取 10% 的費用。我們會將選項交予案主,若案主可以用個人簽領據的方式,則會由進駐者直接對口案主;若案主僅能以公司作為窗口,需要收取統編發票,那麼會將費用呈予案主選擇。
好想工作室裡面並不是從屬關係,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,我們稱呼為夥伴關係,對外都是獨立接洽、獨立運作,但因為同屬資訊領域,所以常常會一起組隊開發、接案,也因為裡面的進駐者多元,很有可能每次組成的團隊都不一樣,就如同樂高積木一樣,可以非常彈性運作。
當有個案子進入到工作室內,我們可以很快就會浮現一些人選,誰擅長這個,誰最近比較閒,誰比較好配合等等,因為大家平常就有接觸,甚至合作過許多次。若工作室內就能組合出整個團隊,那就會以工作室內的夥伴為優先,若不能,則會向社群夥伴與線上夥伴詢問,若最後還是無法成團,那也會明白告知案主目前人力缺乏。
當專案進行至一半時,我們也會根據每個成員的狀況去動態配置團隊人員,可能是需求的異動導致需要增加人力,或是成員有其他安排無法繼續配合,也會及早引入其他成員進場協助。
這樣的彈性也能反映在團隊組間上,當系統開發啟動時,會需要比較多的人力需求,但對於企業來說,要在短期內湊足到需求人員是困難的,在系統開發完畢後進入維護階段,若沒有持續的開發項目,需求的人力就會降低,企業又會面臨到人力過剩的狀況。若能彈性配置調整,就如同雲端資源一樣,在需求大的時候,可以動態配置較多的人力,在需求小的時候,也能將過剩的人力釋放到其他專案上。
無論是執行專案還是建置團隊,人員的異動是必然的過程,許多企業會把所有精力放在把人員留住,卻都忽略掉持續培養新人是更重要的,若只著重在節流卻忘了開源,那就會讓企業主在人力談判時陷入很被動的狀態,如同水庫一樣有進有出,唯有持續有新人補進才會是健康的狀態。但要企業預培養新人也是一個沈重的負擔,而好想工作室的培育機制,也正好可以彈性的補足這一點。
若你對於這篇內容也有想法,歡迎聯繫我聊聊 - 好想工作室 Howard